返回

大明:我的学生是朱元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54章士大夫拿着孔家当枪使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站在一旁的孔希学登时便懵了,变法?

    大明有什么法可变?

    那不就是自家的这点事吗?

    顷刻之间,孔希学的后背便,不由得渗出了一身冷汗。

    “陛......”

    还没等孔希学开口,便被朱元璋给一眼瞪了回去。

    直到这个时候,孔希学才发现,眼前的这个青年似乎看不见。

    虽然孔希学的肚子里没有多少东西,但不代表孔希学是傻子。

    虽然来得时间短,但是孔希学也能看出来,眼前的这个青年压根看不见,甚至都不知道朱元璋的身份!

    想到这里,孔希学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凉气,眼前的这个青年人到底是谁啊?

    还没等孔希学开口,朱元璋便在一旁开口道:“老孔啊,咱是一村之长,总得替村里的乡亲们考虑,这个法不变不行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这其实就是在透露自己的身份。

    在这个小院里,自己就是一个村长,只是在讨论一个村子的治理问题。

    知道了这一点,孔希学才有了开口的余地。

    “那,村长,我觉得儒学圣教,乃......”

    刚一听到“圣教”两个字,任以虚的眉头便不由得紧蹙了起来。

    如果你还称呼他为圣教的话,那这个法,恐怕变不下去了。

    孔希学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,你这还真是要挖我儒家的根?

    而任以虚的话也随之而来:“儒学确实有可取之处,但是儒学的名声,恰恰就是败在了你们这些,将其捧上神坛的人手上!”

    孔希学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,自出生以来,孔希学还从来没听过,有人敢这么说儒家啊!

    你知不知道,但凡是换了大明任何一个地方,你这句话都够你被浸猪笼的了!

    说罢,任以虚的话锋一转,深吸了一口气,而后悠悠的说道:“你知道,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,让儒家背了多少法家的锅吗?”

    “自宋以后的程朱理学,那还是单纯的儒学吗?那明明就是一个披着儒家皮的畸形种。”

    “自程朱理学之后,世人皆知儒家三纲五常,但是又几个人知道,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出自韩非子?”

    诚然,儒家是封建士大夫的思想,但是归根究底,儒家思想只不过是封建士大夫,美好且不切实际的幻想,一种近乎于乌托邦的存在。

    自董仲舒罢黜百家,虽说独尊儒术,但是实际上走的却是,外儒内法的路子。

    故而遂有汉宣帝所云:“汉家自有制度,本以霸王道杂之。”

    自汉以后,所谓儒家,不过就是披着儒家皮的法家罢了!

    听着任以虚的话,孔希学的脸色不由得变得熬白。

    历朝历代何以奉祀孔家?

    不就是因为儒家教人忠君,教人忠于天子,为天家所需。

    “此三纲五常,乃天地人伦,子既有云,君君臣臣父父子子,焉能不能说是子之所云?”

    听着孔希学急着争辩的语气,任以虚的脸上,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苦笑。

    听说过抢钱的,听说过往自己先祖头上贴金的,谁见过往自家祖宗头上扣锅的!

    “子云,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是说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,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,父子各安其份,谁告诉你说,是跟三纲五常一般无二的东西了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,我听你这语气,你好像觉得这一切,都是儒家的功绩?”

    孔希学整个人都不由得愣在了一旁,一脸讶异的看着任以虚。

    “这不是功绩?”

    任以虚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抹苦笑。

    “自然不是功绩啊,你有没有想过,会不会有一天,天下不再是由天子说了算,而是由天下万民说了算。”

    “届时三纲五常这些东西,都会成为禁锢百姓思想的工具,届时你现在玩命的往儒家身上贴的东西,难道还是功绩吗?”

    孔希学彻底傻了,有些无助的看向了身后的朱元璋。

    陛下,你还管不管啊!

    这人说以后天下,不是天子说了算的了啊!

    孔希学回过头看了一眼朱元璋,才赫然的发现,朱元璋跟朱标兄弟几人,正听得津津有味的看着任以虚。

    而此时任以虚也继续说了起来:“不仅仅是三纲五常,也不仅仅是韩匪子。”

    “民愚则易治也。”

    “民弱国强,民强国弱,故有道之国,务在弱民!”

    “民辱则贵爵,弱则尊官,贫则重赏!”

    “这些混账话全都出自《商君书》,你们这帮人却将这些东西,全都搬到了儒家身上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有没有想过有一天,那个你们认为,无比孱弱的愚民,弱民,会真正的得到这个天下?到那个时候,这些话难道还是儒家的功绩吗?”

    “民智之不可用也,犹婴儿之心也,出自韩非子。”

 

第54章士大夫拿着孔家当枪使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